歡迎光臨咸陽農業農村局!
聯系我們信息無障礙

是否打開信息無障礙瀏覽

農業園區
農業園區當前位置首頁 >> 農業園區 >>
陜西天際生態農業產業園
發布時間:2020-11-02 16:14:41 瀏覽次數:次  來源:咸陽市農業農村局

按照"政府推動、政策扶持、多元投入、惠及三農"的發展思路,圍繞農村、農業、農民創新創業示范園建設的引導作用,積極謀劃以加快我縣農業發展向現代高枝術創新方面的轉變,打造現代農業"金字塔",培育農村農業發展新動能,實現農村經濟大跨越。我們陜西天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,位于禮泉縣史德鎮史德村。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。示范園包括種植示范基地、技術管理服務培訓中心、包裝加工與物流園、育種中心以及生物工程研發中心等功能,我們以服務農業、農村、農民為主,試驗示范引進畜牧良種,蔬菜、果樹、花卉、食用菌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農業投入品,進行職業農民培訓,培養果樹栽培、畜牧養殖,蔬菜栽培、花卉栽培、食用菌栽培,同時以園區為依托,發展生態農業、鄉村旅游,進行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,建立農業產業園區共同體。園區占地面積3000畝,分三期建設,2017年一期建設1000 畝,2018年與2019年二、三期建設2000畝。下設陜西天際生態農業示范園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區、史德村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,禮泉綠天地養殖場、禮泉縣綠天地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,共有員工189人,園區2016年8月開始建設,已流轉土地2060畝,土地入股157畝,土地托管126畝,新打配套深機井3眼,埋低壓輸水暗管6.3公里,架設高低壓輸變線路4.3公里,混凝土硬化道路3.4公里,栽植國槐、百日紅,石楠等綠化樹木1300余株。建成全鍍鋅鋼架,大跨度13米第七代日光溫室68座,已于20178月全部投入生產,2017年完成投資4100萬元。2018年已建成全鋼架大拱棚130座,大跨度13米第七代日光溫室30座已投入生產。20173月新引進祖代良種1200頭,年可提供良種二元母豬一萬余頭,已投資3700萬元,年產值4500萬元。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,公司多次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,及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老師來公司現場培訓指導。

天際生態農業示范園始建于2016年8月2017年被評為‘市級農業示范園’,‘咸陽市就業扶貧基地’,‘咸陽市科普教育基地’被縣委縣政府評為‘優秀新型農業扶貧基地’等。
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“追求自然、向往綠色”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時尚。綠色觀光農業作為一種新的事物,散發的蓬勃生機已經悄然來到我們身邊。天際農業產業園要建設成為一個集旅游觀光、農業考察、科普教育、特色餐飲、標準化養殖,種植采摘、安全蔬菜生產于一體的現代循環農業觀光園。

黨建引領 產業帶動 開動脫貧攻堅雙“引擎”公司按照“發展一個產業,帶動一方經濟,富裕一方百姓’的發展思路,始終將自身發展與當地農民的脫貧緊密結合,先是建個好支部,致富就有譜,我們采取‘公司+支部+貧困戶+合作社’的模式,在黨支部的引導下,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,資金入股,勞動力入股,實現“資源變資產,資金變股金,農民變股民”進而實現了農民技能的提升,群眾收入的增長,公司規模的壯大,實現了當年納入當年脫貧,把原來賴以生存的爛飯碗,換成了如今的金飯碗。

‘產業扶貧,就是要讓貧困群眾有產業,有股份,享分紅’我們始終就是這樣認為的,在發展中;天際公司探索出三種股份化模式;一是勞動力入股,由公司建設溫室大棚,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指導,扶貧戶管理大棚作務,產品由公司統一銷售,所獲凈利潤由公司與貧困戶五五分紅,一年來參與的貧困群眾分紅達796000元。二是資金入股,對無作務能力的貧困群眾每戶以5萬元的扶貧貸款入股,共納入52戶,每戶分紅6000元,共計分紅312000元。三是土地入股,共納入11戶26畝土地,每畝分紅1000元,共計分紅26000元,擁有股份,有力的提升了貧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。 一年來,園區長期提供零工崗位,讓周邊群眾農閑時有活干,有錢賺,一年內支出63萬元,計7000多人次,天際農業產業園止2017年8月共吸納貧困戶136戶,讓周邊群眾享受到了產業扶貧的紅利。示范園區在打造觀光農業,壯大朝陽行業,實現綠色GDP,創建生態農業園區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的同時,不僅滿足了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,而且提供了城市居民一處近郊游、觀光游、采摘游的新場所。

我公司認為在產業扶貧中,沒有規模也就無法體現產業扶貧的效果,只有基地的壯大,才有企業的發展,才有更多群眾的脫貧致富,下一步,公司將依托市場和國家提出的綜合農業一體化,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,依靠科技提高產業水平,與貧困群眾共受益。加強技能培訓,突出科技引領,提升產品價值,公司2018年計劃開工建設1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培訓室,3300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展示區,800畝的新品種葡萄育苗種植區,6月底投資1.3億元建設1.2萬頭全智能二元母豬場,年可出欄30萬頭。并聘請國內外農業專家來授課培訓,提升技術水平,努力提升基地種養結合的科技含量,讓現在的老農民變成適應今后科技變化的新型農民,制定長效機制,著眼于長期發展,公司每年提出3%利潤設立公益基金,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,為種養結合,田園綜合一體化打下堅硬的基礎。

打印本頁 | 關閉窗口
分享到:
baby直播app免费下载-baby直播app平台下载-baby直播app下载最新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