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光臨咸陽農業農村局!
聯系我們信息無障礙

是否打開信息無障礙瀏覽

當前位置首頁 >> 名優產品 >> >>
三原蓼花糖
發布時間:2020-10-29 16:18:18 瀏覽次數:次  來源:
 

 

三原蓼花糖,歷史悠久,味形兼美,暢銷不衰。三原蓼花糖,起源于陜西省三原縣,始產生于明代正德年間(1506),已有490多年的歷史。相傳,明末時,每值臘月,南方一帶的小販,利用當地盛產的優質江米(即糯米)制成年糕,運到三原,涇陽一帶去賣。臨到年關,賣剩下的年糕不便帶回,寄存在親友家里,掛在樓上讓其陰干。次年來后,將其搗碎,和成條棒狀,用油炸后再賣。這種隔年的陳年糕,經風露,又粉碎和成棒狀,經油一炸,內部蓬發,體積膨大,吃起來酥脆香甜,別有一番風味,人們稱其為棉花糖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們逐步摸索,總結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。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黃豆漿,使其更加蓬松泡發,并在其表面粘芝麻仁或白糖。食者交口稱贊:僚,(關中方言,的意思)僚得太!故又稱為僚花糖。清光緒二十六年(1900),八國聯軍打進北京,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到西安。地方官吏搜集珍饈奉獻,將僚花糖作為地方名貴食品貢奉,慈禧太后大加贊賞。慈禧見僚花糖的形狀酷似她在草原上見過的一種蓼花果實,覺得有趣,并取其諧音,遂云:干脆叫它蓼花糖,既形象,又別致。以后,人們便改稱為蓼花糖,列為貢品。清康熙進士溫義,在《紀念堂遺稿》中有詩贊曰:生性冰雪姿,胸懷若曠谷,色形似蓮藕,風味告乃翁

三原蓼花糖,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與芝麻仁兩種。系用新鮮優質糯米,上等黃豆、白糖、植物油等為原料,佐以熟芝麻。其加工工序,經選料、淘洗、浸泡、磨粉、蒸料,和面、搟片、搓條、制坯、陰干、貯存、發坯、油浸、炸制、澆漿、掛皮等24道工序制成。一般冬季制坯,四季加工成品。從投料到出成品大約需要半年時間。成品呈圓柱體,個大體松,皮色金黃,肉質潔白,呈絲網狀,香甜酥脆,綿軟易化。

打印本頁 | 關閉窗口
分享到:
baby直播app免费下载-baby直播app平台下载-baby直播app下载最新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