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種定養 以養促種 咸陽市農業綠色循環高質量發展 |
發布時間:2020-03-27 11:10:28 瀏覽次數:次 來源:咸陽市農業農村局 |
近年來,我局緊扣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,通過龍頭帶動、農戶聯動、產業互動的方式,推動全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,種養業協調發展。 一是布局進一步優化合理,夯實了產業基礎。立足農業資源稟賦,按照“以種定養、以養促種”原著,推動生豬向果區轉移,奶畜向糧菜主產區聚集。養殖集中區配套有機肥加工廠,糧食主產區培育秸稈利用農機合作社,北部果區鼓勵果枝加工車間,打通種養循環鏈條,推進產業良性發展。近三年,北部五市縣生豬存欄凈增長30萬頭,南部六市縣奶畜存欄凈增長20萬頭只,糧食、果業、蔬菜有機肥覆蓋率分別達到33%、65%和80%。二是體系建設進一步聚合,強化科技支撐。以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、秸稈綜合利用、有機肥替代化肥三大項目為引領,爭取中省資金2.7億元,建立項目支撐體系;以市縣鄉村四級技術人員和實用人才為依托,建立技術支撐體系,合力推動畜禽糞污資源高效利用、土壤有機質提升、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。全市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89%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%,果菜重點產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.5%以上。三是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,創新發展路徑。堅持“龍頭引領、農戶參與、聯動發展”思路,引進溫氏、正大等大型龍頭企業,大力推廣“統一養殖、集中處理”正大模式,“分散養殖、集中處理”溫氏模式,“訂單式”秸稈綜合利用雅泰模式,積極構建循環農業發展新格局。全市發展家庭牧場1889個,實施萬噸有機肥項目16個,年處理畜禽糞污20萬噸,帶動農戶60萬戶。 下一步,全市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統領農業發展,著力構建生態化、節約化、清潔化、資源化循環農業產業體系,促進農業產業、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融合協調發展。 第一,繪好一張藍圖。堅持以地定畜、以水定養、以種定養,高點定位,繪好“施工圖”“路線圖”。北部5個果業優生區重點發展生豬,南部6個糧菜主產區大力發展奶畜,畜牧大縣配套建設有機肥加工,糧食主產縣配套建設秸稈加工,果畜菜產業聚集區建設高質量的循環農業產業園區,推進種養業布局協調、規模匹配、產出高效。 第二,突出兩個重點。以秸稈“五化”和畜禽糞污資源化為重點,強化科技支撐,提升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。在興平、武功、三原、禮泉、旬邑組建5個專業化秸稈收儲運及加工一體化中心,支持30家新型經營主體配備秸稈撿拾打捆、青貯及加工機械設備,加快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。在畜牧養殖場配備糞污處理設施,力爭大型規模養殖場設施配備率達到100%,中小規模養殖場達到95%以上。 第三,健全三項機制。積極完善投入保障機制,持續加大獎補力度。健全主體帶動機制,推進“龍頭企業+合作社+家庭農場+種養大戶+農戶”聯動協作,構建集約化、專業化、組織化、社會化循環農業經營模式。嚴格落實績效評價機制,細化分解任務,強化跟蹤問效,倒逼措施落實。 第四,強化四重保障。進一步落實農業循環發展工作責任制,完善農業投入品管理和廢棄物處理規章制度,加強農業資源高效利用、廢棄物減量化等關鍵技術攻關,調動農技、植保、土肥、畜牧、獸醫、漁業、農機等服務體系的積極性,建立健全以組織保障為總覽、制度保障為根本、技術保障為支撐、服務保障為后盾的循環農業保障體系 |
![]() ![]() |